在 90 年代,Gap 曾是“effortless cool”的代名词。数字营销机构 Forward3D的 CEO Martin MCNulty 还记得,当时 Gap 找来众多明星拍摄了一支穿着卡其裤、跳摇摆舞的电视广告。这支广告传递的信息很明确:运动、牛仔、街头、休闲……Gap 可以代表一切与酷相关的风格。
但很快,细分品牌后来居上。试图代表一切,意味着失去所有。“即使 Gap 通过设立 Banana Republic 和 Old Navy 等子品牌成功切分出休闲着装(out-of-office wear )以及低价服装的产品线,这些子品牌的成功只是反衬出 Gap 主线品牌如何逐渐失势。”Martin McNulty 对 Adweek 说。
2014 年,Gap 找来知名广告公司 W+K 拍摄了一支以“Dress Normal”为主题的广告。尽管请来 David Fincher 和 Sofia Coppola 执导、Elisabeth Moss 和 Anjelica Huston 主演,但这轮新营销仍未能给销售带来任何正面影响。
原因还是一样——在美国本土市场, 8500 万千禧一代已经成为消费主力。与 90 年代追捧 Gap 的 4000 万 X 世代相比,他们的口味更加细分、多元化且个性化,你不可能试图取悦所有人。
Art Peck 于 2015 年上任后,直接取消了创意总监一职。设计流程开始去集中化,不同团队甚至外部第三方共同合作设计。Peck 还鼓励集团高管更关注数据积累,以了解消费者真正想要的是什么。
的确,作为一个高街品牌,Gap 过去数年无论换过几任创意总监,都未能在设计上找到任何独属于自己的特色。但问题其实不应完全归咎于创意总监的能力,而在于 Gap 作为一个服装企业是否对设计予以了足够的重视。
以西班牙快时尚品牌 Zara 为例,其母集团 Inditex 的 CEO Pablo Isla 曾对彭博社表示,“我们能够凭借收集到的数据在季中及时作调整,但归根结底,我们提供给消费者的是‘时尚’。如果没有设计感,我们就什么都不是。”
2012 年,主管 H&M 旗下品牌 COS 的 Rebekka Bay 加入 Gap,也未能如众人所望的那样带来任何改变。Bay 离任时接受《华尔街日报》采访,显得很无奈:“Gap 不是一家以设计为主导的公司。对于什么样的衣服最终会在店里售卖,我几乎没什么决定权。”